緣起

申請交換大概是我在大一升大二的時候,就有的想法,不過當時沒考過語言檢定,而且前一年思考的都是轉系的事情,於是就延了一年,大三才申請

 

想去交換的原因其實也沒有什麼太了不起的理由,比起「追求」什麼,我的理由更像是要「逃離」什麼

 

想給自己一年的gap year 去看看與自己原先生活有許多不同的世界、想暫時躲開在研究所與就業......等未來間抉擇的壓力、想去尋找一下在大學的忙碌間遺失的那個本來的自己......

 

大概差不多這種感覺,其實蠻廢的XDD

 

 

於是我開始瀏覽起國際事務處的交換學生相關的網站資料

想了想,把目標的國家地區訂為日本>港澳 & 東南亞>韓國

 

第一個原因是我覺得我自己無法離開亞洲,因為我是一個一天不吃米飯就會受不了的人(?!) ,而歐美地區米飯get的難度絕對遠高過亞洲

 

第二個原因是我不想荒廢我學了兩年多的日文,然後也期待自己能夠不用字幕的聽懂動漫和聲優event

by the way 我其實不像很多人很喜歡日本文化,反而覺得在社群壓力那麼大(我又很在乎別人看法QAQ)的地方生活我一定會崩潰,所以我大概也待一年是極限了XD

 

而日本之後的順位則是考量台大申請交換過程時的制度和難易度 (欸?)

 

畢竟韓國是另外被分在韓語組的,也就是說如果想去韓國,一開始就得決定,而且第一階段只能選韓國的學校。

於是其他亞洲地方就被夾在中間了。  (超級不理由的理由)

 

 

學業成績

 

這個的準備其實大家心裡應該也都大概知道,很難真的特別做什麼事情去準備,也就只有,預計申請交換的前一年不要選太苦的課、好好讀書、好好做作業這樣。

 

要注意的是,學校採計成績只採計申請學年的前一年,也就是交換學期的前兩年。

EX: 大四交換、大三申請,採計的只有大二成績。

 

語言檢定

 

日本的學校有分成日語組和一般組的名額,日語組的最低起跳至少要考到N2(我是覺得自己大三上還達不到啦)

而且就算有N2,選擇不多,還是容易被一堆日文系的N1們打趴,更別說其他系的日文強者了。

於是就把目光主要放在一般組的日本學校,而且這樣就算日本的學校額滿了,還有機會填其他的國家。

 

日本學校一般組的語言門檻多是英檢為主,而且不高,有很多都是托福79 or 雅思6.0 的台大基本門檻。

於是,我就把目標訂為大三上申請期限前通過上述英檢門檻+日檢N3,這樣在一般組中就有不少學校可以填了。

 

日文的部分,按部就班地上完台大的日文一、二,加用點考古題資源 (推學校的外語自學中心)要考到N3不難。

 

雅思的部分,由於我幾乎都是吃老本在考orz (剛好過門檻) 說要分享什麼,好像也有點心虛。

我有用一些網路上的準備資源,像是考滿分網站、free-ielts practice test (裡面還有費時較短的mini-test),來練習聽和讀。

大概總共練了10篇上下的長篇聽讀吧,mini-test則是有空就去測一測,忘了幾篇。(聽力可能有20+-,閱讀則是個位數)

 

寫作的部分,看了外語自學中心的一本寫作指南,練了一篇作文,也沒請人改,就上場了。

口說更加心虛,僅僅只是看了網路上的常考題目,就去了XDD

 

最後結果: L 5.5 / R 7.5 / W 5.5 / S 5.0 /  Overall 6.0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(↑ 完全是吃大學看了一堆原文書的老本阿,大家不要學)

PS. 說起來,網路上模考的時候,我大多會考個 L 6.0/ R 7.0,沒想到考試當天的時候,聽力恍神漏聽了選擇題型的那一大題,閱讀卻又巧遇一篇講生理心理學(我的專業科目之一)的文章,下筆如神助,就變成上述的成績了,所以說,有的時候真的蠻吃考運的。

 

校內甄選

 

首先,校內甄選的第一個關卡是,在學校國際事務處網站申請報名代碼、設定密碼,登入並上傳以下資料。

(報名後,在期限內都是可以不斷去改申請資料、重新上傳備審的,所以可以不要大意地先去報名)

2018-02-06.jpg

 

上述資料,除了履歷表和讀書計畫可能不太會寫之外><

大多都不會有太大問題,大概頂多是:

1. 照片,注意要傳的是護照格式,並且解析度要夠大

2. 語言證明,考試的時候請確定成績單能在你甄選交資料的時候拿到,至少網路上的成績要是查得到的 (托福似乎可以暫時先用網路成績單代替)

 

台大的交換方式是先統一甄選,拿到甄選成績後再填各個志願

因此關係到甄選成績的讀書計畫和履歷表就讓人覺得很緊張,計分的方式如下。

 

2018-02-06 (1).png

 

學士班的話,GPA和系排名會以一定比例算進40%的學業表現裡。

碩班就真的是讀書計畫和履歷表訂生死了。><

 

而讓人最最苦惱的就是:履歷表和讀書計畫沒有明確的評分標準

這是每年都讓學生們很崩潰的一件事情,我們無法歸納出高低分的標準,也有許多得分很奇特的例子。

 

所以只能從歷年學長姊的資料稍微看點端倪,下面給了這兩屆同學們自發上傳的備審資料(附得分)雲端連結,提供大家參考。

2017/2018讀書計畫彙整

2018/2019履歷及讀書計畫彙整

 

目前民間是盛傳:履歷和讀書計畫寫得有所連結的話,分數會比較高

不過也只是傳聞而已,大家參考參考。

 

另外,傳完書面資料別忘了繳交紙本資料 (從報名網站上印下來)

以及不知道用去哪裡的報名費喔!XD

 

紙本資料中,除了系所推薦表要找導師和系主任(通常是系辦蓋章)簽名,比較需要心力之外,其他大多很好準備。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加比 的頭像
    加比

    just for life : )

    加比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